關于進一步優化果業產業發展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
果業是我縣傳統優勢農業產業,對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優化果業產業發展,加快果業現代化,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意見。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以“生態化規劃、標準化生產、規;洜I、社會化服務”為發展總體要求,按照“安全、生態、高效”原則推進果業現代化建設。力爭到2020年,優質果業面積穩定在45萬畝以上,其中柑橘35萬畝,其他果品10萬畝,果品產量達到50萬噸以上。二、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四化”要求,科學發展果業產業 遵循果業發展的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注重標準化生產,推行規;洜I和社會化服務,科學發展果業產業。(一)堅持生態化規劃 從規劃開始就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著眼長遠、立足當前。被果業破壞生態的區域要逐步退出果業開發;菖蒲鄉與廣東省龍川縣、福建省武平縣交界區域,南橋鎮與廣東省平遠縣交界區域禁止發展柑橘產業;東江、貢江源頭區,縣城居民飲用水源區和“引太入文”備用水源區劃分為水源涵養區(地域范圍包括三標鄉、水源鄉、羅珊鄉和項山鄉等的部分村)禁止發展果業;縣域內25度以上的山坡、基本農田保護區、河灘、圩鎮社區周邊等區域嚴禁種植柑橘;道路兩旁、山頂必須種植杉樹才可以建園,鼓勵連片百畝以上果園周邊種植杉樹;果園要通過山頂帶帽、道路綠化、小區隔離,構建適宜的生態保護系統;山地梯田建園要種草護坡,梯田坡下要挖排水溝,山下修筑蓄水池,既可以灌溉果園,又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使果業在保持生態平衡中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對要恢復柑橘產業的區域要進行科學論證,只有柑橘黃龍病病株的發生率在5%以下的相對密閉環境,才可以恢復柑橘產業。 今后北部各鄉(鎮)山坡地要突出發展臍橙和蜜桔,南部各鄉(鎮)山坡地以發展遲熟臍橙為主,不鼓勵發展蜜桔,積極發展鷹嘴桃、火龍果、獼猴桃、葡萄、油茶、板栗等新興的農業產業;對于新引進的果業品種要先試種,再推廣,積極鼓勵引進高檔水果品種,建園初期要引進無病毒苗木,試驗合格的果業品種要設立示范園;要優化調整果樹品種和熟期結構,通過高接換種或改植等措施,使早、中、晚熟品種結構以及鮮食與加工品種結構更趨合理。(二)推廣標準化生產 果業建園、生產和采后環節推行標準化。建園要堅持“整體設計、綜合利用、株距合理、設施入園、機械操作”標準,坡度15-25度需要修筑等高梯田,同時完善沉沙地,谷坊、攔沙壩、山塘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梯田帶面寬度要求在3.5米以上,同一坡面梯田帶數超過10條,應該在坡面中間留機耕道,15度以內的緩坡地和平地果園采取4.5×2米寬行窄株的方式建園,疏密有致,每6~9行留機耕道,畝株控制在50株以下;生產環節要推廣標準化栽培與品質提升技術,應用容器培養、大苗定植、營養診斷與測土配方施肥、網室栽培、矯形修剪、完熟采摘等優新實用技術,增施有機肥,推廣微噴、滴灌肥水一體化技術和燈光誘捕、生物殺蟲技術,降低農業投入品使用,推廣山地果園打藥設備、果樹修剪機、果園挖坑機、山地果園專用運輸機、軌(索)道輸送機等機械設備,逐步推進果園機械化;要推行果品完熟采摘,提高果品品質,采用國家標準采后處理技術進行果品包裝運輸,提升市場競爭力;要開展無公害生產基地的環評認證,使我縣果業全部實現無公害標準化生產,50%的果業基地建成綠色果品生產基地;建立覆蓋全縣的病蟲監測與預報系統,加大重大病蟲害與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大力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扶持統一果品生產標準的合作社組織,建設果品可追溯體系,進一步提高果品安全質量水平;推行標準化要通過示范帶動形成規模效應,要重點支持老柑橘果園升級改造示范園、新建高標準柑橘示范園和其他果業現代化示范園建設,逐步讓標準化貫穿于我縣果業生產全過程。(三)推行規;洜I 按照“適度規模種植、多種形式聯合、統一抱團銷售”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各類工商業資本到農村發展果業,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進行規;_發;培植壯大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市場經營主體,實行規;a,確保果園最小管理單元在2000株以上;鼓勵引導果業生產經營者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以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果業合作社,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采用工業化的理念和技術手段,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果業龍頭企業,推進果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一體化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鼓勵果業企業與果業合作社、果業基地、果農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營造公平、合理、誠信的購銷氛圍,實現企業與果農的雙贏;推廣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戶和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的經營模式,形成企業與果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聯結體和利益分配長效機制;鼓勵和引導果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等企業和組織,成立企業、果業合作社等組織聯合會,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帶動果業和果農的發展。(四)推進社會化服務 構建與我縣果業發展相適應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要支持植保和采果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公司建設;與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和高校合作,針對我縣地域實際開展專門的植保與采果機械研發、推廣;做強、做大專業服務組織或公司是果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要加大培育社會服務組織或公司,采取獎補措施、農機補貼等扶持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創新服務;要建立健全專業服務組織或公司與果民利益關聯機制,實現雙贏;鼓勵果農以貨幣形式購買植保與采果等專業的果業服務。通過專業化服務全面提高我縣果業現代化水平。三、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扶持力度,優化果業發展環境 開展病蟲害防治,促進果業產業恢復發展,發展現代果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通力協作;全縣廣大果農要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扎實推進。(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委農工部、縣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果業局、縣財政局、縣水利局、縣水保局、縣農機局、縣農業綜合開發辦、縣供銷社及縣扶貧辦等部門為成員的果業優勢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果業局;各鄉(鎮)要成立相應機構,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后,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報送縣果業優勢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要明確責任分工,健全管理機制,落實病蟲害防治和果業產業恢復發展各項工作措施和政策,及時總結經驗。
(二)加強苗木管理。縣果業局要加強監督管理,大力支持脫毒苗木基地建設,保障脫毒苗木生產;在柑橘產業恢復時,禁止買賣和種植私育柑橘苗木;在可恢復種植時無償提供苗木,果農在柑橘產業恢復時按照“早砍除病樹、早安排苗木”和“規范建園,驗收合格后補助苗木”的原則有序領取脫毒苗木,有序恢復果業生產;對私自買賣無證苗木、隨意建園,尤其是破壞生態環境建園要及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嚴厲打擊。
(三)加大柑橘黃龍病防控力度。柑橘黃龍病是我縣柑橘產業面臨的最大危險,當前正處于防控的關鍵時期,全縣要加大防控力度,堅決遏制柑橘黃龍病蔓延態勢;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田間指導,引導果農形成“早清除、早恢復、早轉產”的觀念,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學性;建立柑橘黃龍病病株普查和清除常態化機制,舉全縣之力清除柑橘黃龍病樹;構建縣、鄉、村***病蟲害監測網絡體系,在全縣東、南、西、北、中設立5個縣級監測站,各村相應設立監測點,以全縣果業技術推廣隊伍為平臺,建立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的監測體系;縣果業局根據各監測站點上報的監測數據,及時評估匯總柑橘木虱等蟲害的發生動態,并形成預警信息,向全縣果農發布。
(四)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對柑橘黃龍病防控專項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專項資金使用到位,防控取得實效;設立果業產業發展基金,重點加大對病蟲害監測體系建設、脫毒苗基地建設、果技員隊伍建設和現代果業主體培育的資金扶持力度;出臺果業產業恢復發展獎補政策,對探索發展果業新項目、建立新型經濟組織、創立新的果業品牌,并取得良好社會效應的,給予獎補。
(五)加強科技支撐力度。要建立覆蓋全程的科技服務體系,以科技帶動果業科學發展。要加強果樹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鼓勵各類科研組織、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果樹新品種的引進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推廣優良品種和無毒苗木、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果園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控技術等。圍繞果業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縣果業部門要培養急需的果業專門人才。采取行政措施推動、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的辦法,大規模、大范圍開展實用、實效、通俗易懂的果業技術培訓,提高果農素質。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整合農林技術資源,形成一支穩定的果業技術隊伍,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將農村生產一線的高水平技術能手納入到技術推廣體系內,率先示范應用新技術。對在現代果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果業科技人員和企業家等,按規定予以獎勵。(六)建立考核和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考核獎勵制度,加大目標考核力度,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對在果業產業恢復發展過程起到帶頭作用,成效顯著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單位、部門給予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