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劍溪劉棟梃文筆秀峰書畫院揮毫》
策劃.攝影:鐘少文 出品:尋烏教育攝影服務部
—————————————————劉棟梃簡介——————————————————
劉棟梃,又名毓元,字懿文;號富山翁,富山墨子,庚祖,庚一,庚九吉人,墨人;又號鬼伯,甲庚貴人;自立堂號“萬山堂”、“富山居”。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劍溪村人。1976年出生,畢業于成都市新都美術學校人物班。擅長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對詩詞、楹聯、書畫、篆刻以及中華姓氏都有一定研究。篆刻作品在1997年《東方書法報》社舉辦的“97迎香港回歸書畫篆刻大賽”中榮獲銅獎;書法在深圳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第五、七屆外來青年工文化藝術節”書法類比賽中連獲兩屆優秀獎;2007年成功倡議發起贛南大學生在贛州尋烏五大古跡之二的萬安石神崮上修建回明朝洪武年間的萬安書院,并被眾賢推舉為書院院長;2012年參加了由中華詩詞學會、江西省社科院、南昌市旅游局、廬山景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人(廬山-陽湖)踏春采風活動暨全國優秀詩詞獲獎作品頒獎典禮”和由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2012年度全國中華詩人北京峰會”,詩詞作品在該學術研討活動中榮獲一等獎,編入了《第二屆中華詩人(廬山~鄱陽湖)踏春采風活動作品集》、《2012年度全國優秀詩詞作品集》,并且得到中央紀檢委主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晨崧和江西省人大主任、省詩詞學會會長王飚以及常務副會長胡迎建老師的熱情接見和高度贊揚。曾受廣東省興寧市委黨史研究辦公室、江西省尋烏縣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和會昌縣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介紹,擔任黨史調研員,參與收集《朱德、陳毅帶領八一起義部隊從閩入贛路線》、《毛澤東在尋烏》、《***在會尋安縣委》、《古柏英雄烈士》、《羅屏漢、張瑾瑜革命烈士》、和《尋烏劍溪蘇區史》等相關黨史資料,收集范圍遍及廣東興寧市、龍川市、梅州市、平遠縣和江西省的瑞金市、會昌縣、安遠縣、尋烏縣,以及福建省的龍巖市、武平縣等地區,腳踏閩、粵、贛三省,行程數萬里,歷時兩年半。2012年,成功主持舉辦了由中共尋烏縣委、尋烏縣文廣局、尋烏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和尋烏縣文化館組成研討精干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劍溪革命歷史研討會”,贛州市委黨務公開網和尋烏縣委手機報分別對該活動進行了新聞報道。2013年5月,受中共尋烏縣委宣傳部指派,收集整理《尋烏吉潭“圳下戰斗”》原始材料,F為中共黨史調研員,贛南劍溪萬安書院院長、文史研究員,東江源客家詩歌協會會長。2014年,在中共尋烏縣委宣傳部、尋烏縣水土保持局、尋烏縣社聯共同舉辦的“抓好水土保持,建設生態尋烏”主題宣傳實踐書畫、攝影、詩詞作品征集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同年8月,受尋烏縣地方志辦公室聘請,擔任《江西省地方志文化叢書》尋烏系列的編撰工作。著有《江西省尋烏縣古今歷代詩詞選》、《劉泮林大校革命史詩》、《古柏英雄烈士》、《羅屏漢、張瑾瑜革命史》、《李大添、潘秉星革命史》、《尋烏劍溪蘇區史》、《劍溪革命九年》、《尋烏紅軍故事》、《劍溪鄉劉氏研究》、《萬安書院紀事》、《萬山堂詩文集》等書。精于祖傳的地理風水、易經八卦、子平命理和斗首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