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尋烏縣吉潭鎮(zhèn)滋溪謝氏祭祖》(完整版CD)
活動統(tǒng)籌:滋溪謝氏祭祖理事會
影視制作:萬山堂藝術工作室
滋溪謝氏簡介 (原著:謝培鴻)
滋溪謝氏始祖英二公自東山衍脈,發(fā)跡于尋烏之東黃坭畎,越四世僻基于滋溪。滋溪由澄江河與劍溪河相匯成“溪”,如此浩大之水,“滋”養(yǎng)萬物之本,故名“滋溪”。
英二公為宋之處士,因遭元亂,欲隱居自樂,由福建武平之龜湖僻居于安遠東郊外,今尋烏之東黃坭畎。公訓子孫:此地僅可置理亂,應另擇平坦肥沃之地、可保世滋大村落肇基。后昆季公遷居于滋溪,龍九公立基于上寨,龍十公立基于下寨。村中有李、賴、尹、羅、張諸姓,張姓為先居者,謝氏便與張氏結交為兄弟。兩族后人團結一心,共同發(fā)展,繁衍在滋溪兩岸。
謝氏分別居住在上下檐、新屋下、老屋下、門樓下、圍項、水口等六大屋場,還有僑遷本縣文峰鄉(xiāng)圳陂,吉譚鎮(zhèn)大竹園,會昌縣筠門嶺炎坊村嶺下,興國縣江背鎮(zhèn)長山村坳筍坪,又有坳筍坪遷瑞金象湖鎮(zhèn)河背街象嘴崗,以及滋溪遷下纂坑、吉潭、黎坑、榜溪等地。至1995年,謝氏滋溪英二郎公后裔達二百五十戶,一千五百八十多人,水田二千余畝,旱地二百多畝,山林二千多畝,年產(chǎn)稻谷一百一十多萬斤。美麗的滋溪,不愧是物產(chǎn)富饒,滋養(yǎng)萬民的風水寶地。
(整編:劍溪萬安書院文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