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縣石排稀土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實施方案》通過省級專家組評審,該項目按照“地形整治+尾砂攔擋+截排蓄水+土壤改良+植被恢復”的治理思路,分三個區塊三年實施。尋烏縣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打造“美麗家園”。目前,該縣森林覆蓋率已達79.5%,出境斷面水質達國家二類標準,尤其是東江源頭椏髻缽山森林覆蓋率達95%,水質達國家一類標準,可直接飲用。
尋烏縣積極申報東江源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臍橙柑橘園區高效節水灌溉暨截污導流工程、中國南部(贛州)重點生態屏障建設等一批生態項目,全力推進“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同時,該縣積極強健筋骨,念好“造、封、移、退、建”五字訣。“造”即生態造林系統工程,2013年計劃籌資近億元,完成珠江防護林、生態公益林等造林面積1.91萬畝;“封”即封山育林,繼續實施取消外銷商品材采伐指標計劃,延長全封山年限五年;“移”即生態移民,按照先源頭、后流域區、再邊沿山區的思路進行移民;“退”即退果還林,該縣財政每年專門拿出2000多萬元,在東江源頭區域原有退果還林面積的基礎上,每年新增200畝以上;“建”即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投入5600萬元建設日處理污水能力達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以及鄉村垃圾焚燒爐、垃圾中轉站等。
在項目建設上,尋烏縣嚴把項目準入關,拒絕引進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高污染、高能耗等不利于環保的項目落戶,并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對違反制度規定的,一律實行停產整頓;對造成水質污染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的、不符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縣共拒絕了22個不利于環保的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