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將軍
原著:劉承松
(原尋烏縣劍溪鄉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劍溪鄉民政所所長)
整編:劉棟梃(贛南劍溪萬安書院文史研究員、東江源客家詩歌協會會長)
懷遠將軍系贛州尋烏縣吉潭鎮劍溪村杉樹背人,姓劉,名其元,字旋吉,小名旋古。國學出身。官授清朝初武,聯任廣西平樂府富川營游擊府中軍,后升偏將。經兩廣提督定南王上奏,圣旨加封劉其元為“懷遠將軍”。生于崇禎己巳年,終于康熙辛酉年,行年五十三歲。葬于贛州東門五里亭背花眉垅。生有兩個兒子:光日、光月。懷遠將軍原名其元,小名旋古。從小聰明好學,熟讀古籍經典,尤愛《水滸傳》與《三國志》,并效諸葛先生鉆研《周易》演“八陣圖”。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小其元幼年便因父母早逝而綴學。生計艱辛,為前程計,獨身到會昌羊角水駐營投軍。但太年幼,將軍不納。經小其元再三請求,并向駐營將軍講述《水滸傳》與《三國志》的各種戰術。當聽小其元有研究《周易》與《奇門循甲》后,駐營將軍眼睛一亮,就收下其元隨他左右,負責幫他牽馬。 劉其元跟隨的這個將軍,原是“常敗將軍”。每次出征都連敗不勝。自劉其元跟隨該將軍幫他牽馬后,從此反敗為勝,連戰連勝。故劉其元從此深受將軍喜愛。 經過無數沙場的洗禮,劉其元也已長大成才。因其戰術顯著,很快提拔為廣西平樂府富川營游擊府中軍。后又升為偏將。其元平時愛穿白袍出征,故被人尊稱為“白袍將軍”。 康熙辛酉年,五十三歲的“白袍將軍”奉旨在廣西、廣東、湖南、江西一帶收復疆土,嚴懲叛王。在一次攻城時,為沖破敵城池外設下的九處大陷阱,領兵猛沖過八處,后終人困馬惓,后援無人,落入第九處最后一關的敵設陷阱中而亡。時值康熙辛酉歲十一月二十四日酉時。 劉其元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立刻傳遍了兩廣,驚及了朝廷。兩廣提督定南王悲痛之余,連夜含淚作奏呈報皇上。其元英勇無畏、完保疆土、壯我國威的事跡,字字句句,無不深深感動著皇上與大丞。為表彰其功,立泚御筆,圣旨加封劉其元為“懷遠將軍”。并御制“廣西游擊府”與“敕封懷遠將軍”牌兩塊發回其祖籍;同時旨勅贛州府在東門沿河街中建將軍碑坊一座,旨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嚴。
敬摘劉氏彭城堂《劍溪劉氏族譜》 1995年3月11日仲春二修版P20面 劉承松著《其元公傳略》全文



懷遠將軍故居的祖祠——-贛南劍溪村杉樹背

懷遠將軍故居——-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劍溪村杉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