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表于:2013/3/21 10:42:04
- 來自:中國 浙江 臺州
-
沙發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古色古香客家建筑群——尋烏縣澄江汶口村
新廳下門樓——正中“奎光流耀”四個大字
新屋下門樓——正中“輝聯綠野”四個大字 江西省尋烏縣澄江鎮汶口村是贛粵邊界客家古村,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群。現有保存有古驛道、古建筑群。藍氏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體身上的各種雕刻內容豐富,工藝精湛,巧奪天工,具有藝術欣賞價值。據《藍氏族譜》記載,汶口村藍姓始祖德慶公明朝初年由閩汀遷居江西贛州府安遠縣尋烏堡澄江汶口村之南黃田坑,明萬歷三年(1575年)分安遠縣石溪尋烏等十五堡建長寧縣。公生子八:宗富、宗貴、宗顯、宗穩、宗賢;再配賴氏生子三.:長子英、次子高、三子青。其中(宗富居信豐、宗貴居會昌洞頭村、宗顯居定坊、宗穩居江杭、宗賢居中湍)名具顯長子子英留居本土;次子子高遷居會昌縣湘鄉石螺坋;三子子青明代移居廣東高州府。汶口村藍姓從黃田坑開居祖到現在有500多年歷史。德慶公八世孫受爵公,彩公長子,字軒宇生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由黃田坑移居汶口村古坑尾。德慶公十世孫惟植公,生于明崇禎八年(1635年)乙亥歲居汶口村古坑尾,于大清康熙癸亥歲(1683年)移本村大方坪,建有老廳下。老廳下到現在有300多年歷史。公生子三:長卜球、次席珍、三廷英。德慶公十一世孫席珍公,字則仲,邑庠生生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公生子二:長子彩筆、次子世藩。彩筆公之子天球公出外到黃河流域賺了大錢,由叔伯當家,勤勞樸實、忠厚善良的傳統美德。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本村大坊坪建蓋新廳下;乾隆四年(1739年)建蓋新屋下和接官庭;其中新廳下最經典之作,建筑結構九廳十八井客家圍屋;到現在有290多年歷史。據祖輩講述,從開始到建成花了18年時間,房屋100多間。披此相連著回廊環抱直通正廳中心,正廳分上、中、下三幢全部用青磚精密砌成,建筑雄偉壯觀。各種雕刻內容豐富,頂上天花板負棟之柱架梁椽雕龍畫鳳;墻照壁上面浮雕八仙、郭子儀拜壽等人物和鳥獸象征吉祥,工藝精湛,巧奪天工、金碧輝煌。上廳正中懸掛大牌“祖述君陳”四個大字;左則賜進士三及第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欽命提督江西全省學政加***汪廷玙;右則賜大學士藍拱震大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歲孟冬月(農歷10月)吉旦(初一);下廳墻照壁上面鑲嵌塊石碑“宛若德星”;左則防水孔榮右乾隆乙酉(1765年)桂月書;門樓正中上面鑲嵌塊石碑“奎光流耀”;門樓左上浮雕“福壽雙全”;右上浮雕“祿位高升”;門樓正中“奉旨”中“世襲罔替”;門樓內照壁上石碑字“蔚然風矩”四個字;門樓大坪上左右兩則有兩只一米多高大石獅子:有閉嘴的,有張口的;門樓大坪上鋪上大小一致的鵝卵石,光滑平整,坪正中心圖案精美異常;門樓正中大坪邊上有一口大塘,大塘占地面積有3畝,四周走廊地面上都鋪上緊密相連大小一致的鵝卵石。(大塘面積3畝在新農村建設已經縮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