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_希岛爱理在线观看_国产天堂视频在线观看_欧美三级黄色网_"91_免费视频"_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論壇廣播臺
廣播臺右側結束

主題: 明嘉靖《贛州府志》句讀

  • 臨風悒悒
樓主回復
  • 閱讀:1874
  • 回復:0
  • 發表于:2013/1/29 20:12:55
  • 來自:中國 江西 贛州
  1. 樓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尋烏社區。

立即注冊。已有帳號?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



臨風按:本人所根據的是豆丁網所分享的明嘉靖十五年刻本圖片,整理僅限于字體化繁為簡和斷句,標點符號的使用并不準確。原贛州地區方志辦曾經標點過府志,但我不知是哪一種版本,讀者可以找來對照閱讀。本人系業余愛好者,學問淺薄,手頭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工具書,純屬玩票以消磨時間。此前,我曾經標點過《長寧縣志》,因版本模糊不清而作罷。在第一卷的標點過程中,得到古文群(43626230)舞雩攖寧(46093598)和無影蹤(316065598)二位群友的幫助,在此深表謝意。亦歡迎讀者提出批評意見,以便改正。

 

重修贛志序

郡之有志,猶國之有史也。史家紀載有凡例,褒貶有定法,足以傳信垂戒,乃謂之良史。郡志亦然,山川封域之界、貢賦之常、官府之設、因革沿委,在所必錄,毋容粉飾增損其間,例也。若乃風俗之美惡與化移,易人才之生,視其自樹地靈,不得專主。吏茲土者,政績不能皆同,人品亦不能無高下,于此不審而漫浪書之,或過于稱揚,或曲為隱蔽,其于史法皆未盡也。周官誦訓之設,掌道方志以詔觀事,巡狩則夾王車以行,于政教大有裨益,歷世久遠,莫考其詳。今天子每歲必親命憲臣,巡按一方,察民隱而糾吏弊,歸則以聞,殆其遺法。激揚之責,固所自盡;而典籍之征,亦豈分外事哉。侍御容峰陳公玒有見于此,乃謀諸都憲玉泉王公浚,以贛志屬予修葺。衰病薄劣,何能為役,重違其意。乃與陳教授英、李舉人國紀,參互考訂,收其散逸,刪其繁蕪,以就簡約備采覽。然于直筆,不能無慚也。公是非,正舛錯,尚有俟于后之君子。志成,憲副侯公緘、郡守康公河,退予為序,謹綴數語以引其端。——嘉靖丙申仲秋既望 賜進士出身嘉議大夫大理寺卿致仕郡人董天賜序

 

贛州府志目錄

卷一 天文:分野、氣候    地理:沿革(疆域附)、風俗、形勝      

卷二 山川       

卷三 陂澤       

卷四 食貨:戶口、物產、貢賦、庸調、里甲、課鈔      

卷五 創設:城隍、廂里、關梁、古跡、丘墓(漏澤園附)      

卷六 公署   學校   戎衛(教場附) 祀典:壇壝、祠廟     

卷七 秩官     

卷八 名宦     

卷九 選舉:進士、舉人、歲貢、應例、薦辟、胥吏、方伎、恩典(封贈 蔭敘)    

卷十 人才:賢達、隱逸、孝友、忠義、貞烈       

卷十一 藝文     

卷十二 外志:寺觀、仙釋  

 

贛州府志圖(略)

 

贛州府志一 

天文

在天成象者曰文。天體至大,無不覆幬;而星之照臨,則有分野。贛當南斗之墟,占候事應,稽古有徵。首志之以著觀察之義。

分野

贛入南斗十度。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封域皆有分星。注云:斗牛女,揚州。爾雅:斗牽牛,吳分野。春秋元命包曰:牽牛流為揚州。淮南子曰:須女,吳。漢書天文: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地理:吳,斗分野。東漢天文志注:斗,玉衡第六星,主揚州。晉天文志:斗牽牛須女,吳越揚州。皇甫謐帝王世紀:自斗十度至女七度,吳越分。唐書:南斗,吳分。天文志:每星分例以初中終三度分之,吳星紀初起斗七度,中斗二十四度。宋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各列十一星,其東垣南第六星為吳越。元史: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外入吳越星紀之次。國朝天文志:贛斗分野,陳卓、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諸公,細推星次分野,謂豫章入南斗十度,豫章今贛地是也。

次星紀丑位。周禮保章氏注:星紀,吳越也。東漢郡國志: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于辰在丑,謂之赤奮,若今吳越分野。費直周易說:斗十度至須女五度為星紀,于辰在丑,吳越分野。蔡邕月令章句:斗六度至須女五度,謂之星紀,吳越分野。魏太史令陳卓曰: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于辰在丑,吳越分野,屬揚州。唐書:南斗,牽牛星紀也,丑位;即星紀次舍南斗牽牛二星麗焉。贛既入南斗十度,則其次舍正當在星紀丑位。

麗南斗第四星曰天相星。晉書云:北方南斗六星,天廟也;南二星,魁天梁也;中二星曰天相;北二星曰杓曰天府庭。宋史按石申云:魁第一星主吳,二會稽,三丹陽,四豫章,五廬江,六九江;贛為豫章,故麗第四星。

屬三臺司命下星。宋史云:上臺為司命,中下臺為司祿。又曰上臺上星主兗豫,下星主荊揚;中臺上星主梁雍,下星主冀;下臺上星主青,下星主徐。贛,古揚州;故屬司命下星。

屬北斗權星。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兼之。廣雅云:布度定紀,分州系象徐揚,屬權;贛,古揚州,故屬權星。

 

氣候

贛據江西上游,所隸十邑,阻山帶川,地勢稍偏。天氣隨之燥濕,寒燠之候,較之中土不倫。每歲正月既望,陰霾日多,晴霽日少。三四月天氣郁蒸,礎石皆潤;暴雨時作,溪流泛漲,甚至灌城。節屆夏至,間有雷震云簇,雨不移時,雖隔二三里亦異。冬深陰雨雨兼雨殲(臨風按,此處為二字:上雨下兼、上雨下殲,音jianjian),斷而復續,云封山巔,或旬日不解。大凡芒種之前,綿衣袷服,唯視雨旸為節。芒種以后,則日迫于熱矣。炎歊煩毒,多在三伏之天,而入秋彌烈。迨白露霜降之交,風氣漸肅。雪霰歲一二作,盆盎貯水及池湖凝薄冰,見日即融。地近炎荒,寒暑不得其正;深山長谷,時有嵐氣,中之者輒成瘧疾。

 

地理

今天下郡縣,地有廣狹,各分疆為界,設險慎固之意寓焉,有民社者所當知也。 

沿革

贛,古揚州域(見禹貢職方氏)。春秋隸吳越(始隸吳;吳滅,隸越。戰國隸楚;顯王三十五年,楚敗越;明年,盡取吳地)。秦,隸九江郡(始皇二十四年,滅楚;明年,罷侯置守,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西漢高帝元年,項王立黥布為九江王;四年,改淮南王,隸淮南國;六年,析九江置豫章郡(領縣二:贛、雩都)。東漢獻帝初平二年,析置廬陵郡(宋志、后漢志注皆云興平元年孫策分豫章置廬陵郡;元和志云興平二年;資治通鑒則書于建安四年。蓋初平置郡無何輒為丹陽僮芝擅郡稱守,建安四年策定豫章,以孫輔為守攻芝,克復廬陵;則廬陵前此已為郡矣。輔既克芝,即為吳有,故以郡為策置,通鑒遂書于克芝之年。后漢范曄書策據江東于興平元年,諸書皆誤以興平中置郡,今從雷次宗豫章記及水經注。東漢,贛縣屬廬陵郡,則置郡在初平二年無疑)。三國吳嘉禾五年(孫權年號),析廬陵置南部尉于雩都,領縣六:贛、雩都、陽都、平陽、南康、揭陽(見元和郡志。按,晉志稱皓置,恐誤)。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始罷,置南康郡,領縣五:贛、雩都、平固、南康、揭陽(吳平固即平陽,南康即南安)。惠帝元康元年,割南康隸江州。東晉永和五年,太守高琰始筑城章貢二水間,即今郡治。南宋順帝升明初,置南康國;義熙七年,徙贛縣東。齊仍置郡。梁元帝承圣元年,復徙舊治;陳因之。隋開皇九年,平陳,改置虔州(取虔化水名)。煬帝大業初,廢州,復為南康郡,領縣四:贛、虔化、雩都、南康。隋末,林士弘據。唐高祖武德五年,復為虔州,領縣如隋,隸洪州總管府。太宗貞觀元年,隸江南道(天下析為十道。高宗永淳元年,析南康置南安縣;中宗神龍元年,升縣之大庾鎮為縣)。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置十五采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虔隸江南西道(江南析東西道)。天寶元年,改南康郡(并南康縣為信豐)。肅宗乾元二年,又改虔州。德宗貞元四年,析雩都置安遠;領縣七:贛、虔化、南康、雩都、信豐、大庾、安遠;隸江南道。憲宗元和六年,第為上州。懿宗咸通七年,升節鎮,號百勝軍。五代時偽吳楊隆演遣劉信破虔州,武義二年改節度使。后唐長興二年,取吳,置昭信軍節度(析置瑞金、龍南、石城,保大中復置上猶)。宋太祖開寶八年,曹彬平江南,仍為昭信軍。太宗太平興國中,置會昌、興國,領縣十有三。淳化元年八月,割上猶、大庾、南康,置南安軍。徽宗大觀元年,升為望郡。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復改虔州曰贛州(校書郎董德元,言虔州為虎頭州,非佳名,天下舉安,獨此郡有小警意,其名有以名之。廷臣建議亦謂虔有虔殺之義,請去其不令之名。是年二月得旨改今名,取章貢二水合流之意),領縣十,隸江南西路(時改虔化為寧都)。元始祖至元十三年,平江南,改江西道(二十四年并龍南入信豐,安遠入會昌)。成宗元貞二年,改州曰路,領縣五(贛、興國、信豐、雩都、石城;升寧都、會昌為州,析瑞金隸會昌;至大二年,復置龍南、安遠,隸寧都),直隸江西行中書省。順帝至正十八年戊戌八月,偽漢陳友諒遣將熊天瑞陷贛據之;二十二年壬寅,納款請降,既而復畔;甲辰冬十月,國朝中書平章政事常遇春督兵臨贛,明年乙巳二月,贛平。洪武二年己酉,改路曰府,領縣十(贛、雩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寧都、瑞金、龍南、石城),隸江西布政司,道曰嶺北云。地方千百五十里(廣四百九十里,袤六百六十里),東長汀(隸福建汀州),東南長汀,南翁源(隸廣東韶州),西南大庾,西南康(俱隸南安),西北龍泉,北萬安(俱隸吉安),東北廣昌(隸建昌)。

贛縣

附郭。本漢舊縣,隸豫章郡。東漢隸廬陵郡。吳隸南部都尉。晉始為南康郡治。東晉隸江州。南宋隸南康國。齊梁陳仍為南康郡治。隋為虔州治,改縣曰南康,尋復曰贛。唐天寶元年復為南康郡治。乾元元年復為虔州治。宋紹興二十三年為贛州。元元貞二年為贛州路,縣曰南康曰贛。國朝改路曰府,贛縣隸焉。地方三百七十五里(廣百有十里,袤二百有六十五里),東雩都,東南雩都,南信豐,西南南康(隸南安),西南康,西北龍泉,北萬安,東北興國。

雩都

距府東百有五十里。漢高六年遣灌嬰置縣于東溪;北有雩山,故名雩都;隸豫章郡。吳為廬陵南部都尉(嘉禾五年,割邑東北地置揭陽縣)。晉隸南康郡。宋改郡曰國。齊復曰郡,縣隸如故。陳永定二年,徙縣大昌村。隋大業九年,再徙東溪。唐武德五年,再徙大昌。貞觀五年墊于洪水,安撫使任懷玉議徙今治。五代以來,縣名悉因漢(唐貞元四年,析邑南三鄉置安遠;天佑元年,析縣之六鄉于九洲鎮置會昌,及益瑞金),國朝仍之。地方二百有二里(廣百里,袤百有七里),東瑞金,東南會昌,南信豐,西南信豐,西贛縣,西北贛縣,北興國,東北寧都。

信豐

距府東南百有七十五里。本漢豫章郡南野縣地,晉太康中改曰南康縣,唐永淳元年始析南康東南地置南安縣,即今縣治。天寶元年改曰信豐縣(南唐保大十一年割置龍南縣;至元二十四年,省龍南入信豐;至大二年復析信豐置龍南),國朝仍之。地方四百有二十里(廣二百有七十五里,袤百有四十五里),東會昌,東南安遠,南龍南,西南保昌(隸廣東南雄),西大庾,西北南康,北贛縣,東北贛縣。

興國

距府東北百有八十里。宋太平興國七年,知軍州事王協議析贛縣瀲江鎮之七鄉,益以廬陵泰和地,即鎮置縣;縣名興國,蓋取諸年號耳。元如故。國朝仍之。地方三百有六十五里(廣二百有四十里,袤百有二十五里),東寧都,東南雩都,南贛縣,西萬安,西北泰和(隸吉安),北廬陵(隸吉安),東北廬陵。

會昌

距府東二百里。宋太平興國七年,析雩都九洲鎮地置縣,時鑿井得瓴甋十二,有會昌篆文,故名。紹定四年升為軍。咸淳五年復為縣。元貞二年升為州(割瑞金隸焉)。國朝洪武二年,仍改曰縣。地方四百有五十五里(廣一百九十里,袤百有六十五里),東武平(隸汀州),東南武平,南安遠,西南安遠,西信豐,西北雩都,北瑞金,東北瑞金。

安遠

距府南三百有四十里。梁大同十年析雩都地置縣,南有安遠水,故名。歷陳逮隋,廢。唐貞元四年,刺史路應復析雩都南三鄉地置縣。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四年,省;至大二年復置縣,隸寧都州。國朝仍隸贛州府。地方六百有六十五里(廣二百有三十里,袤四百有三十五里),東武平,東南程鄉(隸廣東惠州),南興寧(隸惠州),西南龍川(隸惠州),西龍南,西北信豐,北會昌,東北會昌。

寧都

距府東北三百有六十里。三國吳嘉禾五年,析雩都東北地于陂陽鄉白鹿營置揭陽縣。寶鼎三年,徙縣治陽田營,改曰陽都。劉宋析置虔化縣(衷愉記:當虎化石,而為邑號;因人易文而作虔名)。晉太康元年徙徐觀,以其地里名太平,改曰寧都,省虔化入焉。齊梁陳因之。隋開皇十八年,徙萬斛里,改曰虔化。大業中始徙今治。宋紹興二十三年,復改寧都。元元貞二年生為州(領石城;至大二年復析置龍南、安遠,隸焉)。國朝洪武二年,仍改曰縣。地方四百有八十五里(廣百有七十五里,袤三百有十里),東石城,東南瑞金,南瑞金,西南雩都,西雩都,西北永豐(隸吉安),北宜黃(隸撫州),東北廣昌。

瑞金

距府東三百有八十里。唐天祐元年,楊吳析雩都象湖鎮置監,掘地得金,因名瑞金。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升為縣。宋太平興國七年,割地益之。元元貞二年隸會昌州。國朝仍隸贛州府。地方三百有五里(廣百里,袤二百有五里),東長汀,東南長汀,南會昌,西南會昌,西雩都,西北寧都,北寧都,東北石城。

龍南

距府南四百有十里。本漢南野縣地。唐天寶后為信豐縣地,置百丈戍,升為鎮,尋改虔南。五代偽吳改為場。南唐保大十一年升為縣,南有龍潭,故曰龍南;隸虔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省,并入信豐。至大二年復析置龍南,割隸寧都州。國朝仍隸贛州府。地方三百有八十五里(廣二百有二十里,袤百有六十五里),東安遠,東南龍川,南河源(隸惠州),西南翁源,西始興(隸南雄),西北始興,北信豐,東北信豐。

石城

距府東北四百有六十里。南唐保大十一年析寧都縣東石城場置縣,隸虔州。舊以石山聳峙如城,故以名場;縣襲其名。宋因之。元元貞二年割隸寧都州。國朝仍隸贛州府。地方百有九十五里(廣五十有五里,袤百有四十里),東寧化(隸汀州),東南寧化,南長長汀,西南瑞金,西寧都,西北寧都,北廣昌,東北寧化。

 

風俗

氣化有盛衰,習尚有美惡,此風俗之所以不同也。然,豈終不可同哉?移易之機,齊魯之變,存乎其人耳。贛,火耕水耨,漁獵山伐為業,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其作工巧,好佛信鬼(俱后漢地理志)。抗志勵節(宋蘇軾記),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魯豐序),人物伉健大概。去南漸近,得天地陽氣之偏,不可以刑威懾而可以義理動。地大而俗囂,山寬而田狹;俗囂故易以噪,田狹故易以饑(俱宋文天祥云)。勁捷尚義(李太初州學記),士知向學,民頗遷善(通志)。

雩都。士尚氣,無切磋,農惰工樸。冠婚喪祭尚儉,居服飲食器用不求華侈(俱宋周頌論)。民性少恒,易生喜怒。男雖躬稼,女不親蠶。力本右文,士多向學(俱舊志)。

信豐。家給人足,好善樂施,俗尚浮華,疏于禮節(舊志)。市無方言,家不糜食(羅玘序)

興國。剛悍勁險,尚氣喜爭(宋朱夢龍記)。崇尚家禮,好積古器。民鮮商販,惟務農業,風俗儉約(俱舊志)。

會昌。俗雜風殊,質而少文(元劉本學記)。地偏俗樸,多出武夫勁卒。居民伉健,嗜勇好斗(俱舊志)

安遠。伉健難治(胡儼學記),婚姻茍且,喪祭疏略,邑治荒僻,民性樸野(俱舊志)。

寧都。果而挾氣,勇而喜爭(宋楊萬里學記:山聳而厲,故其民果而挾氣;水湍而清,故其民勇而喜爭)。民善治生,有勤儉風。士知務學,無浮靡習(舊志)。

瑞金。民性悍勇,疾病喪葬多崇巫佛。士性敏而欠學,民務耕而不商(俱舊志)。

龍南。民惟力耕,不知販負,輕生好斗,勇悍相角(舊志)。婚姻鮮禮,喪葬裒貲(董德元疏)。

石城。民俗桀驁,獷訐難理(宋朱敏學記)。男耕稼不商賈,女麻陸(臨風:原字上臺下大)不蠶桑(郡舊志)

 

形勝

乾坤靈秀之氣隨地融結,而形勝在焉。吾贛據江右之上流,崆峒峙其前,三陽枕其后,章貢二水繚繞乎左右,而郁孤臺屹立乎中,誠一方之壯觀也。保障得人,可以久安長治矣。

贛地最廣大,山長谷荒(王安石學記)。接甌閩百粵之區,介溪谷萬山之阻(洪邁表)。江湖樞鍵(地輿紀勝),嶺嶠咽喉(韓絳疏)。郡城南衍北銳,章貢夾流,崆峒前朝,三陽枕后(舊志)。崆峒摩天,章貢激石(蘇軾云)。水繞青羅帶,山環碧玉屏(趙抃詩)。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蘇軾詩)。貢川章川結襟帶,梅嶺桂嶺來朝宗(黃魯直詩)。山川雄秀,風氣固密(彭時學記)。沃野千里,山川城郭之勝雄于嶺北(劉鴻記)。孤塔層層如筆立,雙橋隱隱似龍浮(王度詩)。

雩都。居贛上游,舟車交會(元楊繼祖學記)。雩山北聳,群峰南列。東曰青山,儼然云障;西曰馬嶺,勢摩空霄。清流環列,地土廣夷(舊志)。

信豐。據贛上游,寔為望郡(舊學記)。桃江抱城,武山排闥(宋縣令羅椅詩)。前聳南山,后峙石塔;碧桃之水遶其東,九日之岡盤其西(胡儼譙樓記)。七里灘灣,三明山秀(舊志識語)。

興國。地僻谷荒,山粗水悍。玉方諸山崇峙四面,瀲濊二江交流東西(舊志)。

會昌。闍山峙其前,明山擁其后;左右群峰,排列云障。綿水東來,湘水南下。山圍四固之險,水橫玉帶之清(俱舊志)。

安遠。馬鞍列障,曲嶺橫幾。欣山列屏,濂水橫帶。其左右諸峰,森羅布列,有環峙獻狀之雅(俱舊志)。

寧都。山聳而厲,水湍而清(楊萬里學記)。螺峰拱前,金精峙后;蓮峰武嶂,夾于東西。梅川瀠洄,澄澈入鑒(舊志)。

瑞金。軍門龍山列峙于前,銅缽龍霧疊映于后;隘山閩嶠蟠亙其左,螺峰石塔環抱其右。貢綿之水循城而西,閩廣之路兩通于北(舊志)。

龍南。山谷幽深,地勢險阻。群岫屏列,眾流環抱。前挹芙蓉山之秀,后枕通天巖之勝;左巒高而蟠,右嶼單而踞(俱舊志)。

石城。石聳如城,山環若帶。龍巖瀑布,石筍參天(俱舊志)。   
關注同城熱點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查看更多本地熱點話題
  
二維碼

下載APP 隨時隨地回帖

你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微信登陸
加入簽名
Ctrl + Enter 快速發布
""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免费观看 | 欧美色18zzzzxxxxx | bbwassseⅹvideos| 麻豆tv在线观看 | 日韩影院一区 | 黑人上司与人妻激烈中文字幕 | 99视频精品视频高清免费 | 成人h精品动漫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色版视频 |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网站 | 黄色的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高清性视频 | 波多野结衣免费观看视频 | 狠狠插狠狠操 | 国产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另类专区欧美 | 阿hd中文字幕 |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无码视频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 日本精品一二三 | 99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四码 | 免费永久看黄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最新av免费在线观看 | 二男一女一级一片 | 2021欧洲国产电影爱情片 | 日韩av片永久免费网站 | 好姑娘韩剧在线观看完整免费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精品 | 小视频免费看 | 国产a区久久久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 久草福利免费 |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一女被多男玩喷潮3p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