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俄羅斯有一個婚姻調查發現:那些當年因為愛情和***而結婚的夫妻,其婚姻壽命普遍低于那些因為經濟需求、家族之約等結婚的夫妻。這個調查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它讓人們思考:婚姻里的***更重要?還是理性更重要?
有的人認為***更重要,所以伊麗莎白、泰勒一生結了八次婚。這個好萊塢的結婚狂顯然秉承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浪漫精神,一直在婚姻中追逐***等。在她看來,如果沒有***了,那么這樣的婚姻可休矣。
歐美式的婚姻里必須有浪漫和***觀,其實是文藝復興開始的。此前,歐美基督教精神下的保守婚姻觀,一向認為夫妻相結合,***和性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呢?大體是這樣一些東西,比如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及社會責任等。
但是騎士文學代表的浪漫主義戀愛觀隨著中國的五四運動一起傳入了中國。此前,中國夫妻的婚姻觀和歐美基督教主導下的保守婚姻觀有一脈相承的地方。比如強調門當戶對、家庭責任、生兒育女和社會責任等。但是浪漫主義的戀愛觀很快因為更人性受到了中國人的歡迎。,因為浪漫主義戀愛觀的核心就是***,而***,潛臺詞就是性***——兩情相悅而不是相敬如賓。
今天的中國八零后夫妻,顯然在浪漫主義戀愛觀上比上一代更前進一步。但是,浪漫主義戀愛觀里有一個對婚姻的致命傷:過于看重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事實上,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承認性***是不可持久的,讓一對夫妻長久的保持性***相當有難度,因為這受制于方方面面的影響,比如性技巧、性知識、性偏好、性生理等,更重要的是人性本質對于性審美有喜新厭舊的元素。
正因為有難度,所以如果過于看重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那么閃婚閃離便是八零后的必然了。當性不和諧時便分手,其實恰恰是最不值得稱道的作為。它有可能掩蓋了婚姻中其他更重要的部分:比如性格和諧、志趣相投,以及長久的親情等。
那么,面對性***漸漸消失,我們該怎么辦?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這一課:幫助夫妻們如何重燃愛火。如果有太多的未雨綢繆和對于性***的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我相信大多數的男人和女人在自己的婚姻出現性危機時,不是忙著換人讓危機加重,而是一定會求助于良方。畢竟,象某些發達國家的人那樣一輩子忙著結婚又忙著離婚不斷折騰的勁頭,不適合中國人。
所以,除非你能夠象結婚狂伊麗莎白·泰勒那樣,可以有勇氣不斷結婚,當***沒有了再離婚,否則,因為性***消失便離婚,你會獲得一位性***慕道友一樣的感受和結果:當他和第一任妻子因為性不和諧而離婚后卻發現,同樣的問題在不久之后又出現在他與第二任妻子的婚姻中。但此時,他已經沒有再離婚的勇氣了。